写业务代码时的一些感悟
案例:解析后台数据,用一个循环又一个循环去预处理数据,然后将用到的数据换一个“通俗易懂”的名字,同时加上自己便于实现业务逻辑的数据,比如对数据的描述和对数据内容的判断
感悟:直接拿来用就可以,在用的时候需要什么取什么。关于业务逻辑的数据,应该和后台返回数据分开维护,混杂在一起很麻烦
理由:
- 增加额外不必要工作量
- 增加代码复杂度
- 相当于将接口返回值换名字,给前后端调试接口带来不便
- 使代码可读性变得很差
案例:业务代码中变量名取的不好
- 根据视图构造取名(如tbodyData)
- 根据用户抽象操作取名(如select_data)
- 还有map等方法遍历数组的时候形参名(如obj)
感悟:取名还是越具象越贴切越和接口保持一致越好。直接具体描述这个对象是什么,如orders, school_info,最好和接口返回的名字保持一致
理由:能够为重构代码和阅读代码提供很大便利
Author: Wang He
Origin: http://wanghewanghe.github.io
Link: http://wanghewanghe.github.io/2017/03/10/写业务代码时的一些感悟/
本文采用知识共享署名-非商业性使用 4.0 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